行业知识
内需的极大需求促进了广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
2019-10-09 11:18  点击:200
 由于美国的经济制裁,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影响,在农业方面表现比较明显的就是我们的大豆进口上,基本是达到了有史以来大豆需求的最高峰,在这种情况下,相关部门说,经济长期增长有赖于资本、劳动的投入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,但是短期内则取决于总需求水平。对于一国经济而言,总需求由投资、消费、外部需求(净出口)(俗称“三驾马车”)构成,然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,消费长期萎靡不振,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,“三驾马车”名不副实。现在中国商品主要出口目的地美国和欧盟经济均可能陷于衰退(欧盟委员会近日称欧盟明年经济零增长),“三驾马车”有可能再倒下一“马”,投资势必独木难支,这种情况下,总需求的下滑不可避免,这也意味着实体经济短期内的下滑不可避免。

      启动内需,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,我们喊了10年,然而一直没有任何进展,消费占GDP的比重长期徘徊在1/3左右(成熟发达国家在60%以上)。为什么?因为中国的出口实在是太强了,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后,出口更是突飞猛进。出口这驾马车动力足够强劲,中国经济增长无忧,以至于“启动内需”长期停留在口头重视上。但是这一次,启动内需,必须动真格了,因为我们别无选择。笔者认为,对此,最高决策层的认识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。

  消费为什么长期上不去?要说很简单,没钱。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在GDP中偏低,口袋没钱怎么消费?但是在没钱的同时,如何解释银行储蓄的猛增?中国的储蓄总额在GDP中的比例近年高达50.6%,10年前则为40.7%。储蓄是将当前的消费推迟到未来的行为,当未来的不确定性越高,可能的支出越大,储蓄比例就会越高。当个人的社会保障绝大部分依赖个人完成时,风险徒增,储蓄比例自然升高。因此,银行储蓄的猛增,并不说明老百姓有钱了,反而说明社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了。更为要命的是,在社会储蓄猛增的背后,家庭储蓄同期在GDP所占的比例从20.1%降到15.3%;而政府、企业的储蓄几乎翻了一倍,占到GDP的35.3%。这说明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,财富大多数流向了政府、企业而非个人,收入分配格局严重失衡。“国富民贫”,消费为什么长期上不去的原因就在这里。

  因此要想启动内需,急需改“国富民贫”为“国强民富”。中国的13亿人口8亿在农村,而农民一直是消费力最弱的群体。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达3.33:1,绝对差额为9646元,城乡收入差距达到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最大。因此,启动内需必须从减轻农民负担、增加农民收入着手。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作为主要议题,正是体现了上述思路,而一个具体体现便是会后不久立即决定大幅提高2008年的秋粮收购价和2009年的最低收购价。这是国家一年之中第三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,并且提价幅度一次比一次大。此次提高后的粮食最低收购价,已经接近或高于市场价格水平。由于经济下滑,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肯定不如从前,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速度势必会放缓,甚至会出现回流,经济景气时,农民可以获得较多的务工收入;经济不景气时,务工收入减少,务农收入就显得重要起来。在这种情况下,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对于农民增收尤其重要。

       西南农业网http://www.xnny1688.com/,专注农业发展。

       西南农业网是一个专业农业平台,西南农业网集西南农业资讯和农产品供应,西南农业网加盟,西南农业网招商,西南农业旅游,西南农业展会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,西南农业网立足于伟人邓小平故居:广安,依靠便捷的交通要道优势,西南农业网已成为西南地区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平台之一,为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 

发表评论
0评